新課綱調查不公開 貍貓換太子?

在新課綱上路滿周年之際,教育部委託研究團隊,透過「台灣後期中等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」,針對學校師生進行調查,作為後續政策調整參考。教育部長潘文忠提到,由於新課綱才上路一年,還需要長時間了解,故不公開調查結果,同時強調:承諾學校與學生,不公開的原因是為了取得真實回答。

新政策上路,過程中進行追蹤調查,以利後續輔導與調整,立意良善,然教育部自新課綱前導試行階段,即不斷要各校對此回答各式問卷,官版、私人學者研究版皆有,卻從未看到任何結果的公開,不禁令人懷疑這樣的調查有何意義?是為安撫人心?或蒐集教育現場的不安騷動,以便反駁硬幹?

本人在高中端教學多年,也經常線上填測「後期中等教育資料庫」的問卷,此資料庫原本即採匿名形式進行。此外,做過問卷施測、統計的人都知道,被公布者僅有施測單位所需指標的分析,本就不該公布可猜出個人或學校身分的詳細資料。教育部以這個問題當作不公布結果的理由,甚至表示是為了取得確實結果,是「承諾」,實令人莞爾。

以新課綱甫上路一年為由,故調查結果不公開,應以長期追蹤之數據較為準確。如果這是一個需長期執行的政策,的確須將眼光放遠,以長遠的時間、大量的數據作為分析,較能看出其發展之實況。然而,學生、家長與第一線教育者,更想知道的是我們反映的困難與疑惑,是否為大眾之趨勢,是否為教育部知曉,且更想知道針對這樣的困境,教育部是否有進一步的解決方案?面對優秀有成效的部分,是否有更好的推廣與鼓勵政策?

在看不到教育部任何正面回應,僅以「這份調查並非民意調查」、「以免學校師生有所畏懼,意見不能真實呈現」敷衍,只是讓進行問卷的人感到被霸凌,也是讓接觸新課綱的民眾對教育部有更深的不信任。「後期中等教育資料庫」是「要求」該階段學生、教師參與的,為何我們受測者只能受到教育部的擺布,而不能要求看到結果?如果公布了結果是造成恐慌、畏懼,正代表了這政策有極大的問題,令多數人惶惶不安,又怎會是「意見不能真實呈現」呢?

教育之事須從長計議,上路之後亦須不斷考察與修正;然眼前看不到考察之實效、修正之動作,僅感受到教育部霸王硬上弓、非成不可、不採眾議的態度,不禁令人懷疑,即使有明確的調查結果,也只想掩耳盜鈴的強行實施,或者等長時間,大家麻痺無感,不再表達真實意見後,就是貍貓換太子的推出所謂的「真實意見」?

「子產為政一年而民欲殺之,三年而民歌頌之」,行事之初必定多所窒礙,然部會首長與推行者,是否真有同理心、為國為民之心?還是只有為己美譽之心、犧牲眾人完成小我之心呢?

完整文章連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9/4948149